圖為王曉睿獲得全國 “最美青工”稱號后返回單位。本報記者樊康屹 攝
本報記者 樊康屹
業績檔案
2011年、2012年,王曉睿參與編寫的《降低CRH5型動車組高壓牽引傳動系統故障》《降低動車組衛生間故障率》分別獲得全路QC成果一等獎。2013年8月,以她的名字命名的“曉睿機械師示范崗”被太原鐵路局列為十大客運服務品牌之一。2013年11月,她榮獲全國“最美青工”稱號,并成為全國前10名特別關注“最美青工”之一。
靦腆、內向中不失活力,自信、質樸的笑容充滿陽光。從全國 “最美青工”領獎臺上走下來的太原車輛段動車組隨車機械師王曉睿,用奮斗的足跡告訴人們:奮斗的青春最美麗。
夢想從這里開始
“很少有人像她一樣,見習時就總抱著一本自己找來的 《援外乘務員應急手冊》。”在該段黨委書記郭文蘭眼中,王曉睿是個“有自己想法”的有志青年。
很久以前,王曉睿就有著一種對技術的渴望和向往。少年時的她曾望著父親的圖紙堆,夢想著有一天也像父親一樣成為被人仰慕的技術大拿。大學時的她曾夢想自己成為一名軟件工程師,想象著有無數人使用著自己設計的軟件程序。
每位不甘平庸的青年都渴望自己的人生價值與職業軌跡高度契合。2011年,25歲的王曉睿加入到太原車輛段動車組機械師團隊。她為自己的職業起點與高新技術含量很高的中國高鐵相契合而興奮不已。
青春的熱情是不可阻擋的力量。從熟悉CRH5型動車組的基本結構學起,王曉睿開始了不同于學生時期的高強度培訓。
一開始,王曉睿覺得自己學的就是自動化專業,掌握動車組技術應該不費力。但真正學起來,她才發現一個簡單的塞拉門就包括機械結構、供風系統、網絡控制等多方面知識,遠不是自己想象得那么簡單。
“剛開始曉睿還是比較吃力的,有時考試排名還靠后。”見證了王曉睿成長歷程的動車車間黨支部書記張楠說,“曉睿對高鐵技術的專注給所有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專注常常使她對目標之外的事物視而不見。走進動車組世界的王曉睿的生活節奏變得與同齡女孩不同。無論走到哪里,她都揣著一本 《動車組故障應急處理手冊》;每有空閑,她就會默記下載到手機中的動車組基礎理論。
“她總愛打破沙鍋問到底。”人們好奇這個跟陌生人說話都臉紅的女大學畢業生為何提問總比別人多。
“這讓我改變了之前的看法。”王曉睿的師傅周文剛回憶道, “起初我覺得這個 ‘85后’、獨生女、大學畢業生,在體驗了機械師的辛苦后,待不了幾天就得走。每次夜間技能演練我也不要求她參加。”
由于條件所限,每天23時以后動車組才入庫停留。讓周文剛沒想到的是,一個女孩子,不但每次夜間演練都不落,而且總愛往前湊;不論是上車頂,還是下地溝,每個演練項目她都要親自操作。冬天的地溝里,刺骨的寒風穿透棉質工裝,后半夜演練結束后,王曉睿就蜷縮在更衣室的沙發上休息。
演練受電弓檢查時,王曉睿踩在折疊梯上緊張得渾身發抖。是扶著梯子的師傅一次次的鼓勵讓她克服了內心的恐懼。
安裝重達35公斤的過渡車鉤是機械師必須掌握的專業技能。最初,王曉睿看見那個大鐵疙瘩就發愁,弄得滿身油污也安裝不好,急得眼淚差點掉下來。倔強的她悄悄買回一對啞鈴鍛煉體能。半年后,她的這項技能一點也不比男同志差。
11名共同與王曉睿擔任見習動車組機械師的大學畢業生最終只有6人留下,王曉睿是唯一的女性。
技法源于心法
一次,王曉睿從周文剛上中學的兒子那里得知,為了熟記電路圖,周文剛每天早上比他兒子起得都早。她問師傅: “你已是我們中間的技術明星了,還被外局請去授課,有必要這樣用功嗎?”
不忘初心 方能始終
采訪手記
這是我第三次采訪王曉睿。每一次采訪,都能感受到她的成長。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無論獲得多高的榮譽、取得多大的成績,她那種“把情融入崗位,用心擁抱職業”的精神始終沒變,腳踏實地、勤奮耕耘的品質沒變。在王曉睿身上,我看到了當代青年極其珍貴的品質,那就是面對挫折不抱怨、面對挑戰不懈怠的積極心態,始終享受著工作的樂趣、奮斗的快樂。
王曉睿的成長歷程并非沒有挫折和彷徨。看著同齡女孩兒K歌、逛街的休閑生活,許多同期的大學畢業生都已坐在了辦公室或是在車間擔當技術員,唯有自己還在一個工人崗位沒白沒黑地出乘,她也曾對自己的選擇產生過動搖,對自己的價值產生過懷疑。是源于內心對職業的真摯熱愛,是世人對中國高鐵的希冀熱望,是包括她父親在內的“老鐵路”的言傳身教、榜樣力量,讓她擁有了價值認同,更加堅定了自己的選擇。
采訪期間,我接觸了多名與王曉睿同齡的“85后”。在他們眼中,自強不息、砥礪成才、勇站排頭的王曉睿是真實的、樸實的、可學的。他們與王曉睿一樣,都懷有青春的理想和愿意為理想奮斗的愿望。追趕王曉睿的足跡,他們正在繪就鐵路夢、中國夢的壯美畫卷。
周文剛說: “電路圖表現動車組各部件動作的邏輯關系,每看一次都會對這個復雜的系統有更深刻的理解。只有將電路圖 ‘刻’在腦子里,才能在列車出現故障時快速判斷、快速處理。”
CRH5型動車組電路圖有4000多頁,就像4000多條迷宮一般的人體脈絡,準確把握它絕非易事。
人跟自己較勁是痛苦的,但王曉睿從中找到了自我挑戰的樂趣。面對枯燥繁雜的電路圖,王曉睿使用了最笨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她把一條條脈絡都手繪出來,把各種電器元件用不同顏色的圖形標注,在相應的位置附上功能和作用,用小紙條將電路里各種繼電器的名稱抄下來,再在車上與實物逐一對照,加深理解。
車間主任楊彪稱贊道: “她能把動車組主斷、制動電路圖的所有繼電器、接觸器及上百根6位數線號全背下來。這是許多人都做不到的。”
王曉睿說: “無論是具體技術還是敬業精神,師傅總是示范給我一種做事應有的精度。他是給我以信心的人,讓我找到了職業的價值。”
技法源于心法,心靜才能專注。摒棄滿足于一知半解的浮躁,面對挫折失意從不抱怨,虔誠之心讓她從前輩那里傳承了敬業的優良品格。
故障就是 “財富”。一名優秀的動車機械師如同一名優秀的外科醫生,單憑純粹的理論知識無法獲得豐富的臨床經驗。從CRH5型到CRH380AL型動車組,每有新故障類型,王曉睿都如獲至寶般反復研究,以此提高出現故障后快速做出處置響應的能力。
2012年,王曉睿毛遂自薦參加全路動車組機械師職業技能競賽。訓練“主斷路器不閉合”這個項目時,需要用手擰下配電柜的四個螺栓。反復練習磨破了王曉睿的手指。有人問她: “不就是擰螺栓嗎?這不是什么技術難點,不用學也會擰,用得著這樣反復練嗎?”
王曉睿沒有解釋,但她明白:只有經過這種反復的練習, “手眼身法步”才會有一種恰如其分的分寸感。這不僅是一種技能,更是一種心性的修養。
經過三個月的刻苦學習,王曉睿作為唯一參賽的女選手,以雙百分的成績獲得全路機械師技能競賽兩個快速修第一名。
青春的堅持
心無旁騖、潛心學習使王曉睿的業務技能大幅提升。經她總結提煉,保證安全的 “攝、停、記”和提高服務質量的 “靚、快、靜”六字工作法,已成為該段動車組值乘標準規范。2011年、2012年,王曉睿參與的 《降低CRH5型動車組高壓牽引傳動系統故障》 《降低動車組衛生間故障率》分別獲得全路QC成果一等獎。
三年來,王曉睿實現了 “零故障”擔當值乘30多萬公里,安全運送旅客近60萬人次。三年來,王曉睿經歷了自己的無數第一次:第一次獨立值乘時的緊張,第一次處理故障時的心慌,第一次幫助旅客找回遺失在座椅夾縫的貴重物品時的喜悅,第一次將手伸進便器內撈出堵塞物時的恐懼,第一次值乘CRH380AL型動車組時的驕傲,第一次參加比武時的興奮,第一次被評為先進時的榮耀……2013年8月,以她名字命名的 “曉睿機械師示范崗”被太原局列為十大客運服務品牌之一。11月,王曉睿榮獲全國 “最美青工”稱號,并成為全國前10名特別關注 “最美青工”之一。太原局發出 “廣泛開展向王曉睿同志學習活動的通知”。
孟菲說: “曉睿讓我看到,努力和堅持的女性是美麗的。”
楊靜說: “執著夢想、認真工作的女性最美麗,從她身上我找到了自己前行的方向。”
同是自動化專業的孟菲、楊靜是今年剛畢業的研究生和大學生,同時也是跟隨王曉睿學習的兩位女徒弟。
“這份榮譽是人們對中國高鐵的鐘情和信賴,是隨車機械師這個崗位成就了我的夢想。”回到熟悉的崗位上王曉睿依然簡單直率。王曉睿說:我要像周師傅帶我一樣,把 “確保動車安全,做到99%好不行,必須做到100%好”的安全理念傳承下去。
奮斗中的王曉睿,聽從于偉大時代的召喚,把情融入崗位,用心擁抱職業,一次又一次地超越自我,將自己的青春夢與鐵路夢、中國夢緊緊地融合在一起,書寫出高鐵時代知識型、技術型、創新型鐵路青年的恢弘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