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界網站訊“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在前不久的十九大上,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的重要意義被反復強調,而精準扶貧、產業扶貧,則再一次被明確為脫貧攻堅的基本方略。
作為現代市場經濟的血脈,金融在實施造血扶貧、打贏脫貧攻堅戰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2015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的《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中,第十九條明確要求“加大金融扶貧力度”,相關措施多達二十余條,其中提出“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分別設立‘金融事業部’等舉措,為扶貧事業‘開源引水’。”
“開源”在前,“滴灌”在后。中國證監會此后公開發布《關于發揮資本市場作用服務國家脫貧攻堅戰略的意見》,要求集聚證監會系統和資本市場主體的合力服務國家脫貧攻堅戰略,支持貧困地區企業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融資,支持和鼓勵上市公司、證券基金期貨經營機構履行扶貧社會責任,切實加強貧困地區投資者保護。
事實上,從輸血到造血,是實現金融精準扶貧的關鍵所在。說到底,發展產業才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這已然成為了全社會的共識。而在這方面,作為資本市場的主體、產業體系的主力軍,上市公司具有其先天性的優勢。
為此,金融界以媒體平臺和證券咨詢機構的雙重角色,在 “金融合力扶貧行動”號召下,開展了“2017年度中國上市公司精準扶貧巡禮”專題活動。該活動將于11月23日,在“金融界2017中國上市公司創新發展高峰論壇”上進行。
此項活動旨在梳理、評價上市公司在履行社會責任、開展精準扶貧方面的工作與成果。除了發現亮點、表彰先進外,也為上市公司交流業務發展與扶貧攻堅雙贏經驗提供平臺。
具體而言,此次專題活動評價的上市公司范圍為滬深兩市上市公司、港股上市公司,海外上市的中資公司及其股東。評價的信息數據來源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相關報告、社會征集、上市公司及其股東向主辦方報送等。以海量數據(33.80 +0.63%,診股)、信息的挖掘、統計、分析為基礎,對上市公司的精準扶貧理念、行為分類、精準扶貧成效等進行并表分析。尤其是分析其在產業發展脫貧、轉移就業脫貧、易地搬遷脫貧、健康扶貧、生態保護扶貧、兜底保障、金融扶貧、教育扶貧、社會扶貧等9個方面開展精準扶貧工作取得的成果。
依托這一“上市公司精準扶貧評價體系”,通過算法模型、海量數據提取、專家點評等方式,挖掘出上市公司精準扶貧工作中具有示范作用的典型案例、做法,通過表彰、宣傳,在社會上推廣,鼓勵、帶動更多的上市公司及社會組織加入到扶貧攻堅戰略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