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年底前持續走弱。盡管“國九條”的出臺被公認為重大利好,但上證指數和深證成指12月30日分別下跌0.18%、0.62%。由于前些日子貨幣市場“錢荒”陰影再度籠罩,銀行股的表現更為弱勢。有投資者驚訝地發現:若考慮到年末凈資產上升的因素,四大銀行股或已集體跌破每股凈資產。
12月中旬以來的下跌 行情 中, 建設銀行 ( 行情 , 問診 )和 農業銀行 ( 行情 , 問診 )跌破了三季報公布的每股凈資產。30日收盤,農業銀行、 中國銀行 ( 行情 , 問診 )、建設銀行分別為2.46元、2.61元、4.09元,而其每股凈資產分別為2.55元、3.19元、4.20元。 工商銀行 ( 行情 , 問診 )30日收盤3.55元,略高出3.51元的三季度末每股凈資產。若按工商銀行前三季度平均每季提高0.097元的每股凈資產來推算,估計該股實際已遭破凈。
今年以來,銀行股的表現只在年初“曇花一現”,總體不盡人意。截至30日收盤,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今年以來的累計跌幅分別為9.21%、6.82%、5.09%、5.54%。銀行股之所以低估值難以喚醒投資者的關注,拖累因素在年末再次凸顯。其一,“錢荒”陰影沖擊,缺錢雖不是總量上的問題,但資金結構性錯配的矛盾突出。其二,不良資產風險“糾纏”,地方債務及產能過剩行業風險引發市場擔憂。其三,國內銀行業告別了高增長階段,年報業績難有太大的驚喜。
誰來拯救破凈的四大銀行股?顯然,靠匯金增持難以取得理想效果。16日,四大銀行股發布公告表示,匯金公司第五輪增持計劃實施完畢。6月14日至12月12日,匯金公司分別增持買入中國銀行、農業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耗資3.1億元、4.58億元、6.84億元、4.46億元,共計18.98億元。市場普遍認為,匯金增持四大銀行股的利好效應遞減。就四大銀行股龐大的股本規模而言,一旦不具備“拋磚引玉”的作用,匯金增持難以顯著刺激股價。
投資者可想到的拯救銀行股股價的方式,還有發行優先股及回購。此前市場對銀行股率先嘗試優先股寄予厚望,特別是期待銀行股采取發行優先股與回購普通股的組合操作,從而有助于進行市值管理,以及提振投資者信心。然而,優先股試點征求意見稿的公布,并沒有改變銀行股的跌勢。從相關銀行已有的表態來看,主要感興趣引入優先股作為再融資的新工具,而沒有主動提出回購部分普通股并發行優先股。
“國九條”提出,“完善股份回購制度,引導上市公司承諾在出現股價低于每股凈資產等情形時回購股份。”那么,銀行股破凈后會不會實施回購?30日作為“國九條”公布后的首個交易日,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分別下跌0.84%、1.88%、0.97%,農業銀行股價不漲不跌。這表明投資者對破凈銀行股的回購預期不高,一是政策引導不等于強制要求,二是銀行股本身存在補充資本金的需求,讓其單純回購的可能性不大。
當然,股價破凈意味著低估值。正因為銀行股的長期投資價值逐漸凸現,近期市場上多次出現機構通過大宗交易溢價大筆購入銀行股。最典型的是,安邦財險日前出手136億元溢價10.73%購入11.33億股 招商銀行 ( 行情 , 問診 )。盡管安邦財險買入半個多月的浮虧超15億元,但不等于其長期投資屬失敗行為。長期來看,A股市場的改革將優化資源配置,績優藍籌股不會始終成為“棄兒”。中國社科院近日發布的2014年《金融藍皮書》就指出,假如監管部門放開 新股 發行的行政審批權,讓市場主體自由選擇新股發行的價格和數量,則二級市場中“殼”的價值將消失,表現為垃圾股的價格將出現較大幅度下跌,藍籌股將獲得相對收益。顯然,銀行股否極泰來的關鍵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