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
ICU沒有過節概念
發布時間:2014-02-10 13:36:32 文章來源:

  ■記 者劉金平

  通訊員蔣立明陳炯鋒陳繼勝顧杏利諸潔葉英英梁國海

  阮波軍阮旦波

  上海九院與人民醫院赴農村開展“健康行動”

  細心給病人輸液

  醫院行政領導春節查房

  馬年寶寶沐浴

  馬年春節,我們陪病人一起度過

  春節是中國的傳統佳節,無論身在何方,每個人的心里都有一個渴望,就是與家人團聚。然而,當人們陶醉在天倫之樂里,沉浸在歡聲笑語中,還有這樣一個群體,他們默默地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無私奉獻,無怨無悔,守衛著千家萬戶的健康。他們,就是廣大的醫務工作者,可敬可愛的白衣戰士們。

  ICU沒有過節概念

  每逢佳節倍思親。春節,一家人聚在一起,吃上一頓熱氣騰騰的年夜飯,一同守歲辭舊迎新,對于普通人來說這并不是什么難事。但ICU的醫護人員卻不能享受這一溫馨時刻。

  “因為氣候原因,春節期間呼吸道、心腦血管、腦外傷等危重病人增加,ICU病床都滿了,24個病人在病房里過年。”人民醫院ICU(重癥醫學科)主任王東智說,“ICU與普通病房不一樣,病人個個都危重,隨時都可能有突發情況發生,作為醫務人員始終處于高度緊張狀態,所以過不過春節不重要,關鍵是病人狀態要平穩。”

  在人民醫院ICU工作了16年的鄔劍宏副主任醫師,春節與家人團聚的年份少得可憐。他說:“做醫生這一行的沒有正常休息日,因為病人需要,而作為ICU醫生責任更重。”正月初五2點半,小伙陳劍峰前來探視正在恢復的奶奶,說到ICU醫務人員的服務,他表示十分滿意,對主管醫師鄔劍宏更是贊不絕口。原來老人送來時神志不清,心肺功能極差,生命體征不穩,經過一系列的救治,情況比較穩定,馬上就能轉入普通病房。小伙子說,ICU醫務人員陪奶奶一起過年,真的很感動。

  挺著7個月大肚子的副護士長徐曄麗在人民醫院ICU忙前忙后,值班護士從這個床位跑到那個床位,吸痰、翻身、鼻飼、抽血、換藥、進行各種監測。自從2003年進了ICU,徐曄麗年年春節與病人一起度過,連續5個除夕在ICU過。“我們ICU還有一位叫方銀佳的護士也有7個月身孕,這幾天也照常在上班。ICU沒有過節的概念,也沒條件過節。”她說。

  中醫院ICU同樣緊張忙碌,年輕媽媽馮飛燕3個月產假還未結束,就主動放棄產假來上班了。護士長吳青因疲勞發生耳聾,仍堅持在工作崗位上。作為ICU護士,任何時候都要讓患者保持在自己的視線范圍內,一旦出現緊急狀況第一時間通知醫生救治,一天下來常常腰酸背痛。護士陳飛說:“既然選擇了這個職業,就得踏踏實實地干好。”

  成功搶救寶貴生命

  在急診室,接診、查看病情、配藥、打針……不論是醫生還是護士,每一個人都在忙碌著。剛剛為一個病人進行了治療,病人很快平穩下來,還沒來得及喘口氣兒,又有緊急情況發生,大家立即投入新的急救工作中。

  “快點快點,快去搶救室……”中醫院急診室護士顧丹理的聲音十分焦急,正在工作的單奇杰醫師聞訊立即趕往搶救室。只見一位章姓病人突然被一口痰咳卡住氣管,沒有了自主呼吸,甚至大動脈搏動也消失了,心電示成一直線,雙側瞳孔縮小,光反應消失,小便失禁。生命危在旦夕。

  千鈞一發之時,單醫師對患者進行了胸外按壓,病人心跳恢復。麻醉科醫生迅速趕到,快速進行氣管插管術。與此同時,急診護士迅速為他開通靜脈通路,掛上復方氯化鈉,為患者贏得了最寶貴的搶救時間。

  連接上了呼吸機,患者心跳呼吸恢復后10分鐘,口唇面色及四肢轉紅潤溫暖,測知即刻血糖為9.7mmol/L,神志轉清,皮膚變溫暖了。患者在黃金時間內被搶救回來了,在場的醫務人員舒了一口氣。

  原來,護士顧丹理在給一患者做靜脈穿刺時,看到章姓患者的家屬神色緊張向她招手,立馬過去陪其前往搶救室,第一時間發現了患者的危險。大年初二,一個47歲的寶貴生命就這樣從死亡線上被救了回來。

  馬年寶寶的平安降臨

  除夕夜,上虞婦保院產房里傳來小寶寶幸福的啼哭聲。凌晨1時40分,產婦沈湘飛生下一個3400克重的女孩,該院第一個馬寶寶降臨到這個世界。

  初為人母的沈媽媽1月27日入院待產,除夕下午2點左右自發規律宮縮。生產過程中的疼痛使她非常焦慮和恐懼,助產士夏露英一直指導她正確呼吸和屏氣,安慰她鼓勵她。愛的力量是偉大的,它讓一個母親變得堅強,她一次又一次地用力。但鑒于產婦宮口開全超過兩個小時,產力不夠,比較疲勞,最終在征得家屬的同意后,產科醫師張艷云嫻熟地用產鉗幫助寶寶娩出。

  “第一個馬寶寶誕生啦”,醫護人員激動地歡呼著。這一刻,母嬰平安就是對忙碌了一夜的醫護人員最好的感謝。

  25歲的沈湘飛,在看到孩子的那一刻,忘記了疼痛,忘記了疲倦,她笑了:“我覺得好幸福!感謝婦保院的醫生護士給我鼓勵和幫助,讓我平安順利生下女兒。”

  孤寡老人的溫暖除夕

  大年三十傍晚,93歲的孤寡老人王某被敬老院送到第二人民醫院內科病區。為了就近照看,護士長戎德意將他轉到了22床——離護士站最近的病房。

  看著人家年三十親人團聚,老人心里特別落寞,脾氣越發煩躁。前夜班的朱護士看到老人這個樣子,時不時地走過去看看,幫他整理整理被子,細心地照看,老人沒有子女照顧,朱護士就托清潔工阿姨買來飯,自己給他喂飯,喂藥。

  晚上,老人尿了一床,病房一股異味,床欄上的垃圾袋被老人扯爛,留置針被拔掉,氧氣管被扔在一旁。護士小朱默默地清理現場,同組護士也過來幫忙,安慰老人,安撫鄰床病人及家屬,更換床單、被子、中單,重新打留置針…..老人情緒穩定之后,又開始了口腔護理、會陰護理。

  “大爺,這是送您的康乃馨。祝您新年快樂。”大年三十,朱護士送給老人一支康乃馨,并把它插在他的床頭。或許這是老人有生以來收到的第一支鮮花,煩躁的老人頓時安靜了下來。老人度過了一個溫暖的除夕。

  疾控咨詢熱線鈴聲不斷

  曬在陽臺上的被子,出現了鳥屎怎么辦?小區里出現死鳥、死雞該怎么處理?被甲魚咬傷需不需要接種狂犬疫苗?春節期間區疾控中心24小時咨詢熱線鈴聲不斷。

  針對市民各種咨詢,疾控專家給予熱情、細致、專業的回答。據介紹,往年春節期間市民咨詢最多的是犬傷后該怎么處理?但今年因周邊地區出現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市民咨詢主要集中在如何防范人感染H7N9禽流感,日均接到三四十個咨詢電話。

  春節期間,疾控中心實行24小時領導帶班制,特別是針對人感染H7N9禽流感,做好衛生應急準備工作,加強重大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網絡直報、信息資料收集工作,安排專人監測節日期間傳染病疫情動態,確保市民度過一個歡樂祥和的新春佳節。

  駐村醫師的大年初一

  下管中心衛生院的任飛芳醫師早早來到下管新莊村駐村醫師工作室,開始一天的工作。馬年正月初一,是25歲的她第一次離開親人在工作中度過。

  任飛芳是該院工作才一年的新職工,負責下管鎮轄區內兩個駐村醫師工作室的工作任務。

  上午8點20分,就有病人來看病。她十分耐心地詢問病人哪里不舒服,測血壓,開處方,每個環節都不敢馬虎。一個叫朱彩英的失眠患者,長期服用安定片,因為年齡大了行動不方便,以前配藥都讓鄰居到下管中心衛生院帶,自從駐村醫師工作室開設以來,就定期來任醫師處配藥。她高興地說:“任醫師,我以為你今天不會來了,做好了失眠的打算,幸好你來了,我也可以睡著了。”

  半天下來,任飛芳看了20多個病人,有10多個是慢病測血壓,詢問藥物的使用,她都耐心指導,積極宣教正確的服藥方法。有村民問任飛芳:“你為什么不跟村委請下假,過完年再來?”她說:“每周一次駐村工作已向老百姓公示,不能失信。再說,駐村醫師工作室肩負著常見病、多發病的初級診療和慢性病隨訪指導工作,對我來說也是一種責任。”

  智障孩童的特殊診療

  大年初一上午,陳溪衛生院來了一個特殊病人,這是一名12歲的智障孩童。孩子顯得比較煩躁,不斷用手撓著脖子和手臂,偶爾用零碎的語言表達著誰也聽不懂的意思。

  由于孩子自己不能很好地表達,見到穿著白大褂的醫生,又感覺陌生而不敢接近。同來的父母也不能很好地描述孩子的感受,全科醫生吳臻威感覺碰到了難題。

  考慮到還有五六個病人在等著吳醫師診療,院長徐健萍親自接待了這個孩子。他給孩子拿來了球、小木馬等玩具,一邊陪著孩子玩,一邊耐心地觀察孩子的表現,站在孩子的角度同他進行交流。漸漸地,孩子不再害怕,并且對徐院長產生了信任,不再抗拒醫生診查。

  經仔細察看孩子的手臂和脖子,并根據家長對近期孩子飲食情況的敘述,孩子的病情終于明朗,初步診斷為食物過敏,吳醫生及時對他進行了對癥治療。

  “碰到這樣的患者要多一點細心,多一點耐心。”徐院長表示,“雖然無法享受春節假期的樂趣,但只要病人因我們的努力恢復了健康,就比什么都值了。”

  120急救日均出車增加25%

  正月初一凌晨1點多,剛剛接送完一位因煙花爆炸受傷的患者,120急救指揮中心又接到車禍病人求救。駕駛員王翔和隨車醫生劉志峰來不及稍作休息又駕車出發了。

  像王翔和劉志峰一樣,春節期間,120急救指揮中心18名院前急救人員、9輛急救車隨時待命,還有6輛急救車隨時聽從調配。同時,2名調度員24小時值守,確保120急救熱線暢通無阻。

  據介紹,120急救指揮中心春節期間不斷接到病患求助電話,尤以車禍受傷、煙花炸傷居多。除夕至正月初六,120院前急救出車318次,其中車禍事故出車60次,轉送危重病人41次,日均出車比平時增加25%左右,其中正月初四這天出車達55次。

  “自從2009年元旦120急救指揮中心正式運行后,整整6年,我年年除夕、大年初一,都在指揮中心度過。”120急救指揮中心主任陳偉軍說,“過年,對我們來說,已經看得很淡,越是過年過節,就是我們越忙的時候。”

  120急救車待命隨時出發

  醫護人員無償獻血

  駐村醫師下村工作

熱文
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