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爆發后,新興市場的表現一直優于發達市場。2013年,這一趨勢出現扭轉,新興市場開始面臨各種經濟增長的困境:增速大幅下滑、通脹居高不下、本幣劇烈波動等各種問題,這樣的狀況將延至2014年。或許形勢將更加嚴峻,新興市場還要面對美聯儲宣布逐步退出量化寬松政策后造成的利率上升,以及本國的信用風險。
敏感脆弱
2013年5月,美聯儲主席 伯南克 的一句“年內將考慮縮減購買 債券 規模”,撕裂了新興市場的脆弱經濟。在危機中一度成為增長亮點的新興經濟體,形勢急轉直下。有預測,在寬松貨幣政策期間,流入新興市場的熱錢高達1萬億 美元 。2013年開始,這些錢發生轉向,流回發達經濟體。
瑞銀 財富管理 亞太區首席投資官浦永灝表示,2013年從資金流向來看,東南亞、拉美和東歐都是凈流出。路透社對共同 基金 資金流向的檢測也顯示出同樣的趨勢:2013年流向美國的全球共同基金有1277.41億美元;流向歐洲的有458.88億美元;流向日本的有433.89億美元。反觀此前熱錢最常“光顧”的地區,如金磚四國”(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則出現30.97億美元的資金凈流出;歐非中東新興市場(新興歐洲、中東和非洲)流出64.72億美元;拉丁美洲2013年共同基金凈流出84.53億美元;而連漲五年的亞洲新興市場,2013年也出現了32.14億美元的資金凈流出。
敏感的資金提示著新興市場將要面臨的問題。利率逐步上升、經濟增長放緩、政局不穩、美元走強都可能給新興市場在2014年的增長帶來沖擊。《經濟學人》在2014年的經濟大預言中表示,在2014年增長最耀眼的國家,中國將跌出前十二名行列。
重災區
盡管發展中國家將普遍受到美聯儲退出寬松貨幣政策的影響,在美國利率處于低位且不斷下降時,大量資本流向新興市場尋找更高的收益,但隨著美國經濟復蘇,這一過程可能將逆轉。仍有一些國家相對更脆弱一些,其中之一是那些國內赤字較高、支出依賴外來資本流入的國家。相比之下,如墨西哥一般具有財政盈余的國家,受到的沖擊將會比較小。這一點,從目前的 匯率 上就可以看得出來。
東南亞國家將是最容易受到沖擊的地區之一。2013年5月,伯南克首次提到2013年內可能逐漸削減資產購買規模,之后三周,菲律賓、泰國、印尼,這些曾經熱錢的集聚地,迅速轉為熊市。5月21日,即伯南克講話的前一天,菲律賓股市收盤創新高,泰國創下20年峰值,印尼則在之前一天迎來歷史高點。消息傳出后,快速扭轉,股市下跌,逆襲了上半年的增幅。全年來看,泰國股市下跌5.32%,印尼股市下跌2.64%,菲律賓股市小漲1.13%。菲律賓股市5月份的預期市盈率為22倍,目前已跌至16.8倍,新加坡股市全年也小跌0.4%。
泰國、印尼、菲律賓在2014年還將面臨一些特殊的問題。2008年以來,泰國家庭債務已經飆升至GDP的80%左右,在亞洲名利前茅。而隨著政府促進 消費 計劃結束,工資增長陷入停滯。2013年12月底的一周,外國投資者便從泰國市場撤出3.25億美元,將 股指 拉至9月份以來的最低水平。
在印尼,投資者在評估2014年7月前總統選舉的潛在風險,還包括2013年早些時候令人擔憂的頑固的赤字問題。
作為2013年二季度增長最快的亞洲經濟體,菲律賓遭受了臺風“海燕”的破壞性影響,將拖累菲律賓四季度和2014上半年的經濟增速。 匯豐 預計,菲律賓的經濟增長率將從2013年的 6.8%降至 2014年的5.8%。過去一個月,泰銖、菲律賓比索和印尼盾是亞洲新興市場表現最糟糕的三種貨幣。
除此之外,那些依賴大宗商品出口的國家也會受到較大沖擊,比如巴西、智利等。土耳其、巴西和智利的股市并稱2013年全球三個最慘烈的市場。
希望
世界 銀行 行長金墉2013年在一次講話中提到,只要新興市場應對得當,就能應對美聯儲退出量化寬松政策的沖擊。
浦永灝說:“我們很高興地看到新興市場國家政府正在采取補救措施。”最新的政策來自印尼,該國政府2013年12月底宣布,將允許外資加大對該國電廠、廣告業和制藥業的投資,以提振增長放緩的經濟。印尼擔心,2014年大選前的政治不確定性和美國縮減貨幣刺激,將導致外資進一步流出。“這是為了維持印尼的經濟增長,通過鼓勵投資,特別是內資和外資,為全球經濟放緩做好準備。”印尼經濟部長羅加薩說。
由于該國經常賬戶赤字規模龐大,投資者紛紛撤離。赤字導致印尼盧比兌美元2013年貶值超過20%。根據印尼部長們修改了的列有禁止或限制外資進入的印尼行業“投資負面清單”,印尼政府將制藥企業外資投資上限從75%提高至85%,廣告公司中的外資投資上限從49%增至51%。印尼還準許將外資對公私合營發電站項目的投資上限自95%提高至100%。根據合營條款,外資現在可以在特許期間持有整個發電站,之后再將部分股權轉讓給政府。這些變化的生效日期尚未確定,因為該規定需要印尼總統正式簽字批準。在此之前,印尼曾連續兩次加息。
不過即便是在亞洲,情況也不盡相同。相對于對出口、外來資本依賴比較強烈的東南亞國家和地區,韓國和中國臺灣地區更多依靠內部消費,對美聯儲政策的反應不盡相同。盡管在熱錢流入期間,韓國和中國臺灣地區股市的回報率不及東南亞國家,但經濟的韌性在貨幣政策退出后表現了出來。如果五年前買入泰國基準股指SET指數,那么目前的總收益率將達到約270%。同期,中國臺灣地區股市收益率僅為泰國的四分之一。不過,自美聯儲2013年5月暗示縮減量化寬松規模以來,中國臺灣地區及其出口競爭對手韓國的股市分別上漲了近10%,而泰國和印尼股市則下跌了7%。韓元在2013年實際上還漲了0.2%。
野村證券全球股權戰略部主管葛文高表示,經濟不是一個零和游戲,中國經濟好的時候會拉動美國經濟,而美國經濟變好的時候也會拉動中國經濟。
不過,他的這種觀點正在受到懷疑。匯豐銀行首席亞洲經濟學家范力民說,在以往年間,歐美經濟恢復,亞洲的出口會相對更快地出現上漲,但這一狀況并沒有在這次出現,原因是全球消費市場和生產中心的關系出現了轉變。中國與新興市場國家的貿易關系變得越來越緊密,而美國與新興市場國家的貿易關系開始變得疏遠。
來自匯豐銀行的 數據 顯示,自2006年以來,美國在亞洲的出口中所占比重已經減少了二分之一,從占亞洲GDP的10%,降至5%。而亞洲向世界其他地區的出口規模不斷擴大。2007年以來,中國向美國和 歐元 區的出口分別增長了58%和74%,同期中國向其他地區的出口增長額為142%。摩根大通亞洲新興經濟體研究主管賈漢吉爾·阿齊茲也表示,自2010年以來,驅動亞洲新興經濟體出口微弱增長的真正動力來自于亞洲地區以外的新興經濟體,美國、歐盟和日本在亞洲出口中所占比重顯著下滑。
浦永灝稱,新興經濟體一定不要小覷美國退市,特別是債務比較高的國家,1993年美國退市時曾對墨西哥比索造成巨大沖擊,不過這取決于美國退市的速度與強度,“如果看到美國出現了通脹,新興市場到時候就麻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