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宏觀經濟
全國政協委員薛光林:建議國家設立民營企業服務中心,引導和幫助民企高質量健康發展
發布時間:2021-03-15 10:20:53 文章來源:壹點網

幾年,國內外形勢變化迅速,尤其是去年以來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給廣大民營企業的生存發展帶來了新的困難與挑戰。如何在“十四五”的開局之年,在新形勢、新格局之下更好地支持民營企業的發展,成為了今年全國“兩會”熱議的焦點問題。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光匯石油創始人薛光林提交了《關于建議國家設立民營企業服務中心引導和幫助民企高質量健康發展的提案》,建議:由中央政府專門成立民營企業服務中心,作為國家專門機構,規范、引導、培訓和幫扶民營企業健康發展,協調解決民營企業發展中的困難、前進中的問題、成長中的煩惱,推動實現民營企業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讓民營經濟力量在新形式、新發展格局下發揮更大的作用。

全國政協<span class=

薛光林委員指出,隨著國內外形勢變化,面臨新形勢、新格局,在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下,民營企業幾年遇到很多困難和問題。特別是一段時間以來,受降杠桿、去庫存、降負債政策的影響,好多民企紛紛倒下,其中不乏眾多曾經風光無限的明星民企,大部分民企在苦苦支撐。短期來看,降杠桿、去庫存、降負債政策,對民企確實是“猛藥”,而長期來講卻是一劑“苦口良藥”,非常有必要。因為如果民企發展不能長治久安,也會影響到整個國家經濟發展?v觀40多年我國民營企業發展史,民企自身存在的先天不足和瓶頸,限制了進一步發展的空間。

一是民企數量龐大,野蠻生長,是草莽英雄,也是散兵游勇。所謂“富貴險中求”,“清華北大不如膽大”,是民營企業家群體真實寫照。大多數民企都是靠民營企業家敢想敢干勇于突破闖出來的,在經濟快速增長階段,這種粗放式發展確實容易成功,但讓很多企業家形成不良思維定式,自以為無所不能,可以無視規則和市場規律,可以沒有邊界的突破,這在追求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將寸步難行。

二是民營企業家容易頭腦發熱,熱衷于鋪攤子上規模,高杠桿高負債盲目擴張,不顧自身能力,什么都想做,跨行跨界,貪大求多,偏離主業,一旦遇到市場不好、環境改變、政策轉向,往往首當其沖受到影響,負債累累,不可收拾,給經濟發展造成不良影響。

三是絕大部分民營企業還沒有真正形成現代企業管理制度。企業治理結構存在缺陷、內控機制不健全、管理粗放、規范意識不強、信用底線低。這不是個別企業現象,已經成為影響民企整體形象,制約企業進一步發展的重要瓶頸。

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民營企業不能掉隊。民企自身先天不足,需要規范和引導。正如國有企業有國資委監督管理一樣,民營企業也需要一個專門組織。雖然目前有行業協會、統戰部門以及很多地方有中小企業局等等服務于民營經濟的不同組織和機構,但從定位和功能上都不能滿足新形勢新要求。

為此,薛光林委員在提案中建議:由中央政府專門成立民營企業服務中心,直屬國務院領導,并按經濟地區設立分支機構,如華南中心、華東中心等。作為國家專門機構,規范、引導、培訓和幫扶民營企業健康發展。其主要定位和功能如下:

首先,是國家政策的執行協調機構。年來國家出臺的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很多,但不少落實不好、效果不彰,主要是沒有統一的執行監督和協調機構。民企服務中心可以發揮協調、監督作用,確保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和政策得到正確貫徹落實。

其次,是民企發展的精準幫扶服務機構。民企服務中心作為一個專門機構,上傳下達,充分聽取企業意見,深入了解各行各業以及具體困難和問題,協調推動精準施策、精準幫扶,使得民營企業逐步走向正軌和高質量發展。

第三,也是民營企業家的輔導學校、培訓機構,負責以理論輔導、心理引導和全覆蓋的輔導機制,幫助民營企業家了解市場規則、行為約束和道德規范,幫助民營經濟人士健康成長。

相信通過民企服務中心的以上各種服務舉措,不斷協調解決民營企業發展中的困難、前進中的問題、成長中的煩惱,可以充分體現黨和國家對民企的關懷,提升認同感和歸屬感,讓民營企業家可以安心、放心、專心,推動實現民營企業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成為國家經濟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力量。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
精彩文檔:
最近更新:
熱文
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