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地區作為我國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的重要交匯點,其經濟發展活躍度、開放程度和創新能力均屬強者地帶,戰略地位在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近日,券商中國記者通過走訪寧波、蘇州兩地了解到,在這片民營經濟也十分活躍的土地上,隨著政策指引和對外開放格局逐漸打開,不少初創型企業也在長三角生根發芽,其中,不乏大量由海外高技術人才回國領頭創辦的科技創新型企業。
券商中國
記者Vlog#走訪長三角科創企業# 長三角地區作為我國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的重要交匯點,其經濟發展活躍度、開放程度和創新能力均屬強者地帶,戰略地位在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近日,記者通過走訪寧波、蘇州兩地了解到,在這片民營經濟也十分活躍的土地上,隨著政策指引和對外開放格局逐漸打開,不少初創型企業也在長三角生根發芽,其中,不乏大量由海外高技術人才回國領頭創辦的科技創新型企業。
視頻號
然而,在科創企業成長階段,融資難、融資貴是企業普遍面臨的難題。如何做好精準化的金融服務、伴隨企業壯大,也成為政府、金融機構重點關注的工作內容。
不久前,浦發銀行行長潘衛東也提到,長三角一體化、科創金融、綠色金融等是未來中國經濟的增長點和亮點,這也是該行發力的方向。
“萬事開頭難”
不同于一般企業,科創企業的生命周期有著自身明顯的特征。科技企業的發展壯大過程通常具有:成長周期長、資金投入大、軟硬件條件要求高等特點。對于許多科創企業,特別是在成長的階段來說,融資難、融資貴一直是無法忽視的痛點。
從寧波、臺州兩地的情況來看,該區域民營經濟較為發達,集聚程度也比較高,總體上以海洋經濟、開放經濟和民營經濟為主,也是華東地區重要的工業發展以及制造業的基地。當地有關部門人士告訴記者,落戶寧波的科創企業正逐年增長,一些中小型科創企業發展的步伐也非常快。
券商中國記者走訪寧波國家高新園區發現,園區已入駐大大小小的科技創新型企業,涵蓋新材料、光電、光學等多領域。據了解,該園區先后引進中科院材料所、寧波中科集成電路設計中心等科技研發機構145家,各類企業有2000多家落戶在此。
寧波國家高新區經濟發展局副局長邵孟力告訴記者,不僅需要金融支持、財政支持來鼓勵科技創新型企業安心成長,同時,管理提升、土地等資源的要素保障也十分重要,“政策是服務,營商環境也是服務”。
“對于高科技企業來說,一方面是資金的壓力,一方面是人才的壓力。”落戶在寧波高新區的盧米藍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志寬向記者坦言,在這幾年發展的過程中,其領導的創業團隊確實遇到很多的挑戰,“那段時間對于我們創業團隊來說,資金不到位的話,真的是愁,感覺有點像‘吃了上頓沒下頓’。”
由浦發銀行攜手寧波市高新區政府培育的科技型企業——激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研究院共同孵化的盧米藍公司成立于2017年,是國內OLED行業技術領先企業。依托于與激智科技十多年的淵源,浦發銀行寧波分行成為首家為盧米藍提供金融服務的商業銀行。截至目前,浦發已為其提供2000萬元額度的信用擔保方式的信貸支持。
陳志寬向券商中國記者透露道,當初懷抱著想自主創業的想法,作為海外留學博士的他,也在回國之后積極了解各地對科創企業的扶持政策,“能感受到的是,浙江這邊對企業的扶持是真心實意的,只要我們企業好好做,政府的承諾一定會到位,這確實是非常重要的。”
銀政企三方聯動
企業由創業初期到發展壯大,期間凝聚了多方的力量,政府、銀行等機構在其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蘇州工業園區產業創新中心辦公室主任賀海濤介紹道,蘇州工業園區早在大約十年前定下了大力發展醫藥產業的調子,“隨著企業的發展,我們的政策支持方向、力度與重點也在動態調整。”賀海濤告訴記者,早期會更加注重創業的環境,從企業的需求角度來看,需要公用房、招人等等,而這也需要政府在政策層面的支持。
如今,隨著企業成長帶來的新的需求,政府層面也積極建設一些公共服務的平臺,比如結合產業特點和企業的需求去布局。在金融服務方面,政府也會積極引導融資方面的支持,比如聯合各個機構,從股權、債券、保險等方方面面保障科技金融的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要讓海外高新技術人才感覺國內外項目創業環境差不多,一直也是蘇州工業園區的重點工作方向,“現在整個招商產業也在激烈競爭中,我們的工業園區也是個生態的體系,環境基礎設施等保障都完善。”賀海濤指出,生態體系建立之后,受企業、產業的集聚影響,一旦等規模效應出來,供應鏈之間的相互協作、支撐作用會非常強有力。
技術科技創業之初就企業共同協商結算,項目貸款、貿易融資到上市培育,再到后期的孵化項目發展融資都需要金融服務支持。浦發銀行寧波分行有關負責人也坦言,傳統信貸的這些標準的財務指標,包括風險緩釋等,可能在這些科技創新企業,以及初創型企業里面不太適用。其進一步舉例道,該行與寧波高新區合作的科技快速貸、科技履約貸就是與園區結合,再引入了同業機構、保險公司等,共同去探索為科技企業服務的模式。
全生命周期服務
科創企業發展過程中,不同的發展階段對于金融服務的需求重點也會存有不同。
“創業之初,實際上是研發技術這件事本身給了我們第一推動力。”江蘇康眾數字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高鵬表示,在創業的過程中,政府部門、機構把能提供的服務重點支撐好,產業政策預期穩定而非朝令夕改,是讓他們能安心搞研發的保障力。
成立于2007年5月的康眾醫療,是一家專業從事數字化X-射線平板探測器的研發生產等環節的高新技術企業。今年春天,康眾醫療正式登陸了科創板。
走進康眾醫療公司的會議室,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掛在墻上的兩塊表盤,一塊是記錄的北京時間,而另一塊記錄的是美國舊金山的時間。記者了解到,該公司初創團隊的很多研發人員早前都在加州工作,很多也是賭上了全部家當回國創業。
記者也了解到,在發展階段的康眾醫療,也經歷了資金緊缺的困難。初期敲各家銀行大門的心酸,現如今令創始團隊回憶起來還是歷歷在目。“早期找貸款找支持的時候經常被潑冷水,那種經歷與感受至今讓人印象深刻”,康眾醫療董秘張萍直言。彼時,浦發銀行蘇州分行通過多方對接,轉變思路,為康眾醫療發放200萬元委托貸款,緩解了資金缺口困局。
“其實,目前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科創企業,資金需求未必系其首要需求,很多時候企業與銀行之間需要共建并維護互信的合作關系。”張萍表示,如今依然保持著與浦發的合作,在發展過程中也會產生新的金融服務需求。
百萬用戶都在看突發!萬億"鋰電茅"又簽大單,與特斯拉簽訂供貨協議!美股新能源車繼續狂歡,這一巨頭發出最后通牒
剛剛!格力終于放大招,直接注銷1億股!董明珠罕見現身,員工持股、高瓴、分紅…直面七大問題周末影響一周市場的10大消息(新股+點評)"千億私募天團"曝光!高毅、景林等5家掌管7200億,背后三大信號隱現,居民跑步進場,量化大爆發…如何挖掘十倍牛股?其實就在你身邊!客廳、廚房、化妝臺、教室…真正投資的標的是公司,而非大市狂瀉2500億!海底撈跌入"海底",發生了什么?創始人張勇:大家神話海底撈,我非常反感!我是不抱有希望的…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