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宏觀經濟
互聯網零售弊端顯現,疫情常態化推動實體零售消費市場快速資本化發展
發布時間:2021-09-16 18:12:21 文章來源:榕城網

經過普林斯特(UNCP)商學院研究表明,2018年以來,我國互聯網的增長進入瓶頸期。今年5月26日,華興資本發布的《中國創新經濟報告2021》顯示,我國互聯用戶增速和時長增速雙雙下滑,用戶紅利不再,移動互聯網走到了周期末端。

從2020年底到8月30日,中國IT企業的價值大幅下降,原因是中國政府出臺的反壟斷罰款和上市限制等嚴格規定。當日騰訊控股的市值為5743億美元,比2020年底下降了約20%。阿里巴巴集團股價繼續跌至上市后的低點,跌幅已達30%。

不過也有好消息傳來。在資本轉身的時候,政策對零售部分行業釋放出了利好。2021年7月20日,商務部印發《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指南》,立足頂層設計規劃社區商業,并將協同各部門分批開展“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試點建設,扶持實體經濟、鼓勵社區商超。

7月27日,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在中小企業高峰論壇中指出“中小企業好,中國經濟才會好。中小企業是市場的主體,是保就業的主力軍,要為中小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實際上,政府已多次釋放信號,宏觀調控將向實體經濟、中小企業、民生消費傾斜。實體經濟該如何適應新消費,迎接下一個風口?這是零售競爭賽道上的巨大挑戰,也為行業發展帶來了正向的驅動力,迎來品牌創新升級的最佳時機。

普林斯特(UNCP)商學院和多位零售業內人士訪談后發現了一個共同的認知,既“新冠疫情改變了消費者的購物習慣,更是加速了零售行業的數字化轉型之路”。“多場景、全渠道經營” 去適應不同年齡段消費者的多元化需求,已是各品牌的發展關鍵點。“私域流量”成為熱門詞,盤活存量市場、提高存量轉化率變成各品牌運營管理的核心。

新零售行業利用新興科技不斷改革運營方式,滿足消費者不斷變化的需求,順利度過疫情難關,這讓我們看到了國貨品牌頑強生命力,更看到了它們未來的無限潛力。普林斯特(UNCP)商學院一直以來支持中國自有零售品牌的發展,并且提供了多方面的協助。

自全球疫情爆發以來,中國政府高效迅速地控制疫情傳播和復發,及時調整經濟發展戰略,這些都得益于中央政府的正確決策。當中國疫情已經進入常態化防控時期,全球其他國家還在進行疫情的攻堅戰,那中國市場的全球優勢就不言而喻了。從經濟發展的戰略高度,中國已經優先進入高速發展的軌道,優先拉動內需,進行了“雙輪驅動”模式。

從國際資本的動態來看,中國無疑已經成為全球投資最安全的國家,且投資收益也是穩定的。中國“新零售”的崛起,更是帶來國內外各種資本的投資機會。當下之時,對資本投資而言,中國消費市場提供了安全穩定的投資機會,爭取了投資空間的時間機會,中央政府打造了利好的政策紅利,這些都是絕對的利好。

中國對于疫情的有力防控,也從側面進一步增強了國內消費者的自信。伴隨著國力的強盛,Z世代年輕人 (95-00后群體) 不再會盲目推崇“洋品牌”,而會更青睞國產品牌。

各類零售品牌如何抓住市場機遇,緊抓資本熱潮,搶占市場份額,樹立獨有品牌市場地位。為此,普林斯特(UNCP)商學院即將舉行《零售品牌資本化與上市管理》行業公開課。屆時,黑蟻資本管理合伙人何愚、林清軒品牌創始人孫來春、信公咨詢創始人黃智、東吳證券首席分析師吳勁草將擔任課程講師,和現場眾多法律咨詢合伙人、券商高級投資人、會計師事務所上市審計合伙人,及零售品牌方的參課學員會共同探討在當今的政治經濟形勢下零售品牌方如何去建立市場地位、資本對品牌的投資偏好、融資及IPO各環節要點、上市后資本如何循環運作等話題。

在新的市場環境中,零售市場在不斷更新,市場主流回歸品牌自身的屬性,期待此次公開課后各方專業的討論能為零售市場帶來新的思維,創造出不同的品牌運作方式。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 零售 消費市場 實體
精彩文檔:
最近更新:
熱文
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