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宏觀經濟
新時代老年教育資源供給矛盾管窺
發布時間:2021-11-25 16:58:15 文章來源:榕城網

2021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要“擴大老年教育資源供給”。擴大老年教育資源供給,既從根本上提出了充分發掘各級各類老年教育資源的現實訴求,同時也隱含著現有老年教育資源供給與理想老年教育需求的根本差距。

國家民政部最新發布的《社會服務發展統計公報》表明(2018年8月發布,此后暫無數據更新),全國現有老年學校 4.9 萬個,各類在校學人員 704萬人。而在同一年度,全國60 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高達24090 萬人。換言之,同年度全國接受正規老年教育的老年人僅占所有老年人口的2.92%。以作為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建設的深圳市為例,其2020年老年人口940716人,老年大學在學學員47772人,僅占全市老年人口的5.07%。盡管這一比例明顯高于全國均水,彰顯了市委老干局等老年教育主管部門的工作成效,但從根本上看,深圳老年教育仍有極大的發展空間,仍需進一步強化資源供給。來自多個部門的權威數據和多位學者的研究表明:我國的老年群體有著積極的接受老年教育的意愿,但現階段的老年教育機會供給不足,直接導致的全國普遍存在的老年教育“一座難求”的現實。 頻繁見諸于央視等各類媒體的“老年大學入學難”“部分老年大學現老年人凌晨三四點鐘排隊報名現象”等新聞較好地佐證了這一判斷。

從需要角度看,套用高等教育體系中馬丁特羅教授提出的“精英化、大眾化、普及化”標準,當前我國老年教育機構的704萬學員更多屬于小規模的“精英化的老年教育”(接受教育的適齡人口比重占總人口的15%以下)。換言之,現階段我國老年教育機構僅能提供基本滿足小規模“精英化老年教育”的入學機會。事實上,若按照“大眾化老年教育”( 接受教育的適齡人口比重占總人口的15% -50%)的入學機會供給看,要求全國老年大學提供3600萬—1.2億規模的老年教育機會;若按照“普及化老年教育”標準計算,則需要我國的老年教育機構要至少提供1.2以上的老年教育入學機會。在這一基礎上,比照我國現階段高等教育54.4%的毛入學率,且進一步假設:除失能、半失能、貧困以及高齡老年人口外,其余老年群體中至少有超過60%的老年群體具有參與老年教育的購買力和參與意愿。則現階段我國至少需要6000萬左右的老年教育入學機會,方能滿足老年群體日益增長的高層次高質量的閑暇生活和精神愉悅需求。

從供給角度看,(1)在公辦教育體系中,假設現階段我國的每個省、州、縣、鄉均有1所以上的正規老年教育機構,且分別按省級老年大學、州市老年大學、縣級老年大學、鄉級老年大學均每校10000人、3000人、1000人、500人的老年教育入學機會供給計算,則我國34個省級行政區單位、334個州市行政單位、2851個縣級行政單位、39888鄉級行政單位,每年最多可提供2346.9萬的老年教育入學機會;(2)在民辦教育體系中,假設當前我國各級各類民辦老年教育機構具有與公辦老年教育機構同等規模的入學機會供給能力,按2346.9萬核定民辦老年教育機構的入學機會供給,則現階段我國老年教育機構最多可提供的老年教育入學機會也僅為4693萬規模。(3)在其他社會力量舉辦的老年教育體系中,假設全國每所高等學校、每家央企均有自己的老年大學,且每家機構均可提供5000人的老年教育機會供給,則全國2738所高校、96家央企每年最多可提供1400萬的老年教育入學機會。上述三者相加,則我國既有的老年教育機構每年可以提供的老年教育入學機會充其量不足6000萬個,顯然與當期及今后一段時期內老年群體的教育需求間存在難內以彌合的差距。

綜上所述,隨著新時期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老年群體日益增長的對優質、高層次老年教育需求與老年教育機會供給間的矛盾,已然成為制約我國老年教育發展的重要矛盾。對這一矛盾的破解,既有賴于政府層面《老年教育發展規劃(2016—2020年)》《關于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等綱領文件的落實落細,也有賴于社會各界對老年教育事業發展的傾力關心與積極參與,更有賴于既有老年教育機構以及老年教育從業人員的持續發力、久久為功。(段從宇 張瑩瑩)

(作者段從宇系云南師范大學兼職教授;張瑩瑩系云南廣播電視臺記者。本文系“粵港澳大灣區老年教育系列研究”階段成果)。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 矛盾 管窺 供給
精彩文檔:
最近更新:
熱文
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