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宏觀經濟
中國民生銀行福州分行 普及金融知識萬里行活動系列宣傳(三)
發布時間:2024-06-28 15:28:22 文章來源:中國金融時報網

 

 

【普及金融知識】

貸款詐騙多“包裝” 警惕心理不可少

年來,網絡貸款因其靈活便捷、低門檻的借款方式,在互聯網金融中異軍突起。然而,看似簡單、快速又低息的網絡貸款,實際暗藏層層陷阱。一起看看那些被“包裝”的詐騙手法。

套路一:“測試信用額度”套路多

【案例過程】

林女士上網瀏覽短視頻,跳出一個APP的鏈接,可以測試信用額度,測試額度又不是貸款,林女士想著看看自己的信用多少。一點擊進去就填寫個人的身份信息、銀行卡等。過了一個小時左右,林女士突然收到一筆3000元資金,同時還有短信通知表示臺借款成功。4天后,登錄APP顯示本息已高達4000元。

民生銀行福州分行風險提示:

案例中騙子以提供“額度測試”理由為噱頭,主要目的是哄騙他人輸入個人信息,強制借貸,并巧立名目,讓到手的借款先打折扣,再變相提高利率,造成消費者經濟損失。

切記:不點擊不明鏈接,在正規軟件商店下載APP。個人身份證、銀行卡號、驗證碼均為重要個人信息,一旦要求輸入,務必提高警惕。

二、高薪誘惑!“美麗貸”不美麗

【案例過程】

小麗即將大學畢業,在某招聘網站上看到一則招聘信息,稱高薪招聘總裁助理職務。投遞簡歷后,一位自稱XX公司馮總的男子聯系其現場面試后,表示對小麗各方面都很滿意,但該崗位對外貌要求較高,推薦小麗在一家美容診所整形后即可入職,整形費用由公司全部承擔。但當小麗在該診所員工的指導下,線上申請分期貸款10萬,做了多項整容項目后,所謂“馮總”就再也聯系不上了。

民生銀行福州分行風險提示:

高薪工作是很多求職人員的追求,詐騙分子利用剛畢業學生涉世未深又渴望高薪工作的心理,設下高薪招聘、面試、誘導貸款、騙取貸款環環相扣的詐騙陷阱,嚴重擾亂正常的求職就業環境。

切記:不要輕易相信來源不明的高薪招聘廣告。拒絕高薪誘騙,提升風險防范意識。

三、貸款不成反被騙

【案例過程】

鄭先生期急需資金,收到某臺營銷短信,點擊短信鏈接上傳個人資料,臺立刻顯示貸款成功可提現。鄭先生點擊立即提現,臺顯示個人信息輸入有誤導致賬戶被凍結。隨即就有自稱該臺“客服”聯系他,表示他已經成功貸款,如不配合解凍,不僅要償還該筆貸款,個人征信也會受到影響。無奈之下,鄭先生按客服提供的“認證激活賬戶”轉入2萬,貸款資金仍不能提現,鄭先生這才意識到自己被騙。

民生銀行福州分行風險提示:

騙子利用人們急需資金的心理,虛構臺快速貸款,但往往在提現環節設置“關卡”,以激活、解凍賬戶等名義要求貸款人轉入資金到指定賬戶。

切記:任何先交錢的貸款都是詐騙

 

關鍵詞:
精彩文檔: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