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電商頭條
(資料圖)
作者/李松月
624萬騎手在美團獲得收入
美團騎手數量還在急劇增加。
近日,美團發布了《2022年度美團騎手權益保障社會責任報告》。據統計,2022年有超過624萬騎手在美團獲得收入,日均活躍騎手也超過了100萬。
作為對比,2021年美團的活躍騎手數量527萬,一年時間就出現了18.4%的增長。
就在前不久,美團還宣布再開放50萬個騎手、站長等配送服務就業崗位??梢灶A見,美團騎手的數量未來還會持續增加。
624萬騎手背后,是六百多萬個家庭的生計。在提供就業崗位方面,美團做出的巨大貢獻是無法否認的。不過令人好奇的是,美團究竟拿什么養活了這么多騎手?
2021年,美團活躍騎手527萬人,年度配送相關成本681.8億元。依照這一比例估算,美團2022年的配送成本或將超過800億元。
相應的,美團2021年的配送服務收入卻只有542億元,和成本相比還少了140億元左右。換而言之,多出來的成本依舊需要美團自掏腰包。王興曾說的“每送出一單,公司要虧一塊錢”,確實所言非虛。
當然,企業并非慈善機構,虧本的買賣不可能一直做下去。即使王興不在乎一單一塊錢的虧損,投資人也不會愿意。
因而從美團已經開始盈利的餐飲外賣業務來看,彌補配送成本的部分只是隱藏到了其它收入來源當中。
王興的“平衡之道”
前幾年,美團核心的餐飲外賣業務終于開始盈利,但毛利率始終不高。
2021年,美團推出新費率政策,將向商家收取的費用分為“技術服務費”(傭金)和“餐飲外賣配送服務費”。也是從這時開始,美團的定價和成本結構更加清晰透明,商家能看到自己實際的配送費成本。
然而,從財報披露的分部數據來看。美團在“倒貼”140億配送成本的情況下,餐飲外賣業務依舊實現了62億元的經營溢利,且經營利潤率從前一年的4.3%增長至6.4%。
這背后的原因也很明顯了:美團是用餐飲外賣商家支付的傭金和營銷費填補了配送成本。
從本質上講,美團是一個為商家、騎手、用戶三方牽線搭橋的平臺——騎手賺商家的錢、商家賺用戶的錢、平臺賺商家和用戶的錢。美團想要長期運營下去,就必須在這三者之間達成平衡。
因而在商家端,美團用新費率政策緩和了商家與騎手的矛盾。商家能看到的“餐飲外賣配送服務費”成本并不高,就不會對騎手要求過于嚴苛,也會更心甘情愿地付出這項成本。
但實際上,商家支出的傭金和營銷費中,仍有一部分被用于騎手的配送費。這也就導致商家對平臺傭金率越來越高感到不滿,相當于是美團將商家與騎手的矛盾轉移到了自己身上。
在騎手端,美團為了吸引并留住更多的騎手,往往會給予各種各樣的保障和福利。
比如與商業保險公司合作,開發適合騎手的商業保險;開展懇談會,積極解決騎手遇到的問題;制定多樣化的職業發展規劃,給騎手更多的上升空間;發放各類補貼,提供折扣餐、理發服務等等。
僅在2022年,美團就召開了200場騎手懇談會,收集了140多條不同的建議,并已解決60多條。包括修改“預估送達時間”算法規則、優化大訂單配送規則、上線“主動改派”功能等等。
前不久美團還在騎手客戶端小范圍上線了“美團地圖”,本地導航更加精準,有助于提高騎手的送餐效率,減少延誤率和投訴率。
雖然美團一直在推動相關福利保障的落實,但面對六百多萬名活躍騎手,也很難將工作一步到位地完成。在試點-推廣-落實的道路上,美團仍需承受來自騎手的抱怨。
在用戶端,美團則是推出一系列優惠活動、會員卡等等,還上線了“減配送費”專區。為的就是迎合用戶不愿支付配送費的心理,以提高下單積極性。
不過,“羊毛出在羊身上”。商家為了用0元配送費吸引客人,也會將配送成本算進餐食價格當中。如果類似情況越來越普遍,用戶或許也會對線上線下的價差感到不滿。
整體來看,美團一直尋求在商家、騎手、用戶之間達成平衡,但這一平衡關系往往以“此消彼長”的形態呈現。一旦有一方的心理落差大于預期,都有可能破壞整體的和諧性。
這與其說是“平衡”,倒不如說是一種“僵局”,需要美團去尋找更恰當的方式“破局”。
即時配送井噴,用工缺口還在擴大
美團的624萬活躍騎手,為社會貢獻了大量就業崗位,也成為了美團一道堅不可摧的護城河。
但也必須注意到,騎手數量的增加意味著會有更多的問題隨之暴露。相應的,美團也要承擔更多的責任。
尤其是在即時配送行業愈發繁榮的今天,對于騎手的需求仍在與日俱增。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2022年中國即時零售發展報告》顯示,即時零售近五年來市場規模增速達到81%,預計在2025年,即時零售開放平臺規模將突破萬億門檻,達到約1.2萬億元。
與市場規模同時大步向前的,是消費者習慣的轉變后越來越多的配送需求,以及配送所需的人力。
比如抖音已經上線“抖音超市小時達”,并開始測試外賣業務。雖然抖音沒有自己的即時配送團隊,但來自抖音的龐大業務量,勢必會間接擴大其合作平臺的用工規模。像是順豐同城、達達、閃送等。
前不久,順豐同城更是已經開始了“日賺1000+”的宣傳,就為了吸引更多人加入到騎手的行列當中。
美團的“老對頭”阿里、京東,如今也在即時零售領域押下重注。
阿里在最新的淘寶“五大戰略”中特別提到了“本地零售”,今年勢必要通過天貓超市、淘鮮達、盒馬等進一步搶占市場份額。
餓了么雖然市場份額被美團甩開,但依靠近兩年的“猜題免單”活動也開始出現起色。
京東則是開始強化“京東買菜”的存在感,想從生鮮領域殺出一條血路。近日還有傳聞稱京東重啟了前置倉賣菜業務,顯然是對即時零售勢在必得。
值得一提的是,前不久微信開始測試的“門店快送”功能,雖然需要商家自配送,但只要做到一定規模,依舊會有大量的騎手需求。來自私域的流量,同樣不容小覷。
即時零售和外賣市場的繁榮下,即時配送行業的用工缺口也在不斷擴大。美團作為行業“龍頭”及先行者,接下來該如何處理好騎手與平臺的關系,這定然會影響到整個行業的走向。